收藏 关注
客户端下载 投稿信箱:spxwwsjb@163.com
新闻
图片
视频
老罕王努尔哈赤 将玉米传入四平的传说
2022-11-10 14:45:53 0人看过
分享到:
编辑:张晓彤 来源:四平新闻网

  如果从二龙湖古城说起,四平有两千三百多年的历史。战国时期燕国在“七雄”中占据着北方的领域。燕赵王十二年(公元前300年),燕赵王派大将秦开率军击退东胡,巩固了北部边疆。为了防御东胡的再次入侵,燕国对上谷、鱼阳、右北平辽西、辽东五郡进行管理,并将中原先进的生产方式,先进的管理制度延伸到东北边远落后地区,把中原先进的农耕文明传到了东北。古老的四平人开始学会了农耕种植。当时农作物有,稻(水稻)、菽(大豆)、黍(黄米)、稷(小米)、麦(小麦)。没有玉米。

  我国最早引入玉米种植的是明嘉靖年间的广西。因玉米产量高,生长能力强,很快种植面积扩展开来,万历年间,科学家徐光启撰写了《农政全书》一书,里面包含了众多农业生产的内容,详细介绍了玉米的耕种技术,促进了玉米在中华大地的推广。

  那么玉米又是怎样传到四平的呢?据说明朝末年,四平大地是海西(满语松花江)女真叶赫国的领地,南部辽宁一带是建州女真国的领地,建州女真有位年轻的头领叫努尔哈赤,每年带着马队到长白山收购人参、虎皮、鹿茸角等。当时的叶赫城建设得很是宏伟,经济发达,努尔哈赤每次经过都要驻脚歇息。

  万历十年(1582年),努尔哈赤来到叶赫部,城主杨吉努慧眼识人,许诺将来把小女儿孟古格格许配给努尔哈赤。努尔哈赤为报恩,再次来叶赫时献上厚礼,其中就有八箩筐玉米。从此玉米在叶赫河两岸肥沃的土地上广泛种植,解决了海西女真人的口粮。生活方式也从渔猎为主转向农耕为主。

  万历十六年,孟古的哥哥纳林布禄送妹妹与努尔哈赤完婚,送亲的马车队30余辆,陪嫁的礼物除了有牛、羊、山珍特产外,还有一车就是金灿灿的玉米。大舅哥要向妹夫显摆玉米棒子在叶赫长得很好。孟古婚后四年生清太宗皇太极。万历三十一年孟古格格病危时最大的心愿就是想见自己的母亲一面,吃一顿母亲亲手做的玉米面饽饽。(王明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