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关注
客户端下载 投稿信箱:spxwwsjb@163.com
新闻
图片
视频
写在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四平两周年之际②
2022-07-13 09:13:30 0人看过
分享到:
编辑:王明纯 来源:四平新闻网

  盛夏的四平,一望无际的万顷田畴,禾苗茁壮。发展正酣的英城大地,生机盎然。

  2020年7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头顶烈日,来到梨树县国家百万亩绿色食品原料(玉米)标准化生产基地核心示范区,了解粮食生产和黑土地保护利用情况;又走进农家院,视察合作社农业机械规模经营情况;并在参观四平战役纪念馆时,嘱托我们:“牢记新中国来之不易。”

  谆谆教诲、殷殷嘱托,我市各级党委政府和广大干部群众不仅牢牢记在心里,也扎扎实实落实在实际工作中,交出优异答卷——

  咱的饭碗就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

  四平素有“东北粮仓”的美誉,是我国粮食主产区之一,全国重点商品粮基地。正所谓手中有粮,心中不慌。要想把饭碗端在自己手上,就要守住粮食安全关键环节。

  2021年我市粮食总产量达到467.3万吨,单产居全省第一位。这亮眼的数据背后,离不开市委、市政府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将粮食安全作为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端牢中国饭碗”的要求,高度重视粮食安全和粮食产业发展。我市主要领导每年多次调研粮食工作和主持粮食工作会议,研究部署粮食安全工作。目前,全市粮食生产能力保持稳定,地方储备粮规模全面落实到位,粮食安全形势持续向好,粮食产业步入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

  那么如何发挥出属于咱们自己的优势?这就不得不提到“梨树模式”。在保护中利用、在利用中保护,以“秸秆覆盖、条带休耕”为主要内容的“梨树模式”,为护佑黑土地这一“耕地中的大熊猫”立下大功劳。

  近年来,在总结“梨树模式”4种保护性耕作方式的基础上,梨树县探索实施了稳产、高产、高效的“梨树模式2.0”升级版。据梨树县农业农村局主要负责人介绍,梨树县先后出台《秸秆全覆盖保护性耕作补贴方案》《“梨树模式”推广实施方案》等10余个相关文件,累计投入各类资金近15亿元,为黑土地保护注入源源不断的新动能。今年落实玉米播种面积338.5万亩,其中“梨树模式”300万亩,占89%,实现了适宜推广地块全覆盖;落实大豆种植面积10万亩,试验示范米豆间作面积4500亩。

  “今年我们合作社种植承包加代耕,算起来已经超过了4950亩,用的就是保护性耕作的‘梨树模式’,就像给大地盖了层棉被,蓄水保墒,减少风蚀,土地更有劲儿了,等到收成时产量也高!”说起“梨树模式”的好处,梨树县宏旺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张文镝满脸笑容。

  全力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工作,紧紧围绕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两条主线,实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质量提升三年行动,这也让全市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迈上一个崭新台阶。

  翻开铁东区永发农机农民合作社的“成绩单”:流转经营土地1.8万亩,发动耕种机械136台,签订作业合同农户500余户,服务对象辐射周边的4个乡镇、12个村……一个个数据的背后是农民们切切实实的增收致富。

  如何在智慧农业上有创新发展呢?如何能快速推进新型经营主体和村集体进行数字化转型和升级呢?

  “落实中央和省相关项目扶持政策,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为市本级区级以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记账及政策咨询等服务。”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落实一乡一名专职辅导员,指导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做好章程制定、社务公开、组织机构建设、规范化管理和项目申报等工作;建立全市农民合作社示范社和示范家庭农场基础数据信息库,实行动态更新、统一集中管理,确保为新型主体信用体系建设提供准确信息,为实施精准指导服务奠定基础。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市相关部门多次组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赴黑龙江省望奎县和甘南县、浙江省嘉善县、辽宁省凤城市、天津市等域外地区学习、培训和考察,参与人数800余人次;利用多种培训资源,积极组织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参加学习培训活动千余人次,推荐参加国外参训人数50余人次。2021年,市里分层分类开展了高素质农民培训,共培训高素质农民2029人。市委、市政府发起成立的四平农村合作经济学院作用显著,采用多个班次“半天理论+半天实训”的灵活培训方式,培训了高素质农民817人。

  正所谓“下水方知水深浅,探索真理靠实践”。四平市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工作,以加快培育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重点,坚持发展与规范并举、数量与质量并重原则,引导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提升关键发展能力、激发内生活力。

  抓好产业升级做优做香“四平饭”

  为提升保障粮食安全内生动力,狠抓粮食产业,我市积极实施玉米水稻两个产业集群发展,带动粮食产业升级。在玉米方面,制定了《四平玉米产业发展规划》《四平原粮玉米和四平鲜食玉米地方标准》《扶持四平玉米发展“黄金十条”》,开发10个玉米系列产品,通过规划玉米标准、谋划玉米项目、创建玉米品牌、宣传玉米文化等系列举措,全面推进玉米产业转型升级。

  在大米方面,以实现优质优价、优米优品为目标,育强梨树孤家子镇水稻种植,做大做强产业振兴示范引领区;依托“山叶石”旅游产业带、叶赫那拉文旅融合示范区,挖掘历史文化价值,推进铁东区文旅融合示范带、铁西区创新集成与品牌引领示范带建设;依托双辽“弱碱”伊通“火山岩”水稻产业优势,做精做优产业振兴特色优势区,构建“一核、两带、两区”水稻集群空间布局。

  丰收季节,遍地金黄粮满仓。我市始终以保障农民利益、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做好“有人收粮”“有钱收粮”“有仓储粮”三篇文章。

  积极引导多元主体入市收购,全市开库收购企业200户以上,形成了覆盖城乡全域的粮食收购网络。积极搭建粮食产销合作平台,与浙粮集团、京粮集团等销区企业开展合作,共收储粮食7.6万吨,合作金额约2亿元。引导全市29户粮食产后服务中心开展代清理、代干燥、代储存、代加工、代销售粮食产后“五代”服务,累计收购农民手中余粮97万吨。深化金融与粮企合作,多方吸纳粮食收购资金7.5亿元以上,保障粮食收购资金充足。全年粮食收购市场平稳有序,未出现农民“卖粮难”问题。

  不仅如此,为拓展保障粮食安全新渠道,我市实施了“粮食银行”全产业链发展模式,推进了粮食产前“贷、耕、种、管、收”五环相连,粮食产后“运、烘、储、销、加”五环相扣,架起互联互通、互惠互助的全产业链服务。截至目前,“粮食银行”主体扩大到16家,实现四平全域全覆盖,预计存粮50万吨;组建了四粮集团,有效延长粮油经营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发展壮大四平粮油产业经济,做大做优做强粮油企业。市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积极引导四粮集团参与“粮食银行”、乡村振兴建设。截至目前,已与3500个以上农户、种粮大户、合作社、家庭农场签约,可存粮食35万吨以上。与域外粮食企业开展粮食经销合作,预计经营量达到150万吨。

  仓廪殷实,是国家之福,也是百姓之盼。四平人正在一张张沾带着泥土气息的农业清单上,一任接着一任干、一件接着一件办,端牢“中国饭碗”,为粮食安全贡献四平力量。(全媒体记者 崔圣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