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平新闻网讯(全媒体记者 刘莉)【政策宣传】构建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不断拓宽各民族全方位嵌入的实践路径,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2024年9月27日,习近平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四平战役纪念馆深入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和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始终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贯穿于日常工作和对外服务工作中,立足馆藏资源,通过建设红色家园、坚守红色阵地、挖掘红色资源、讲好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积极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探索,为推动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发挥了积极作用。连续多年被评为“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省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吉林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示范基地”“吉林省党史教育基地”“吉林省青年文明号”“工人先锋号”“最佳口碑单位”“最佳公众形象单位”。
提高政治站位 筑牢思想认同
四平战役纪念馆以“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为总目标,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充分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示范引导作用。把民族团结教育工作与对外宣传活动相结合,与职工政治思想学习相结合,与服务意识相结合,做到有计划、有目标、有活动,分工把口,层层负责,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扎实有序。
根植红色阵地 营造浓厚氛围
2020年,在吉林省考察调研的习近平总书记参观了四平战役纪念馆,并作出重要指示。四平战役纪念馆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嘱托,坚持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中心,以服务大众、服务社会为己任,经过不断完善、改陈、调整,在陈列理念、陈列内容、陈列形式上有了全新突破,不断将纪念馆打造成传承英烈精神的红色堡垒,引领各族群众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
同时,深入挖掘红色故事里的民族团结历史人物光荣事迹,开展“同心筑梦和合中华精品文物展”,撰写民族团结方面的讲解词,美化展厅环境等做法,营造浓厚氛围,激发广大党员干部增强爱国主义、民族团结意识,维护民族团结成果,争当民族团结模范。2024年被评为国家一级博物馆。目前,四平战役纪念馆已成为我市一处集教育、展览、旅游为一体的红色文化教育基地。
丰富宣教手段 守望精神家园
四平战役纪念馆始终坚持开展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党的民族政策方面的活动及宣传。组织讲解员通过讲好红色故事、讲好民族团结故事,充分发挥宣教平台作用,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各民族群众自觉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针对中小学生开展融知识性、教育性、互动性于一体的互动教育活动。结合“5·18国际博物馆日”,走进铁东区叶赫满族镇中心小学、叶赫满族镇中学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与市八一希望学校联合开展“学仁兴、爱四平、美我家园”爱国主义教育主题活动;开办“小小讲解员”培训班等。针对青年学生,常年坚持与大中专院校开展合作共建活动。邀请吉林师范大学学生干部走进纪念馆开展“传诵英烈故事,激发创业激情”座谈会;招募大学生做讲解志愿者等。针对广大市民,开展以“传承红色文化,弘扬时代精神”为主题的红色文化惠民活动。送《四战四平图片展》进社区、企业、部队等地。每年开展50余场,观展人数3万余人,在引导各民族群众树立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为满足各民族群众的文化需要,提升社会文化服务能力,近年来四平战役纪念馆举办各类型主题展览100余场。在北京军博承办的“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精忠报国’书画展”和《一代督师——袁崇焕生平事迹图片展》《圆梦中华首届华侨华人姓氏宗亲祖德祖训书画大展》等一系列临时展览,接待观众10万余人次。
充分利用红色文化特色优势,编辑出版《四战四平史》《四战四平简史》《四平战役解说词》《亮剑四平街》等相关书籍,先后与凤凰卫视、上海卫视合作拍摄《四战四平纪实》《血战四平》两部历史文献片,与四平广播电视台联合推出三期大型直播节目《致敬英雄城》,彰显了四平战役纪念馆社会教育功能的多元化和系统化,增强了各族群众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传承红色文化,打造经典展馆。四平战役纪念馆将继续牢记嘱托,充分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示范作用,为各民族弘扬红色传统、铸牢理想信念作出贡献。
编辑|刘慧宇
主编|冯 吉
值班编委|史俊颖
执行总编|唐亚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