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关注
客户端下载 投稿信箱:spxwwsjb@163.com
新闻
图片
视频
乡土人才丨黄凯:他深深地爱着这片土地
2023-03-27 15:46:20 0人看过
分享到:
编辑:张晓彤 来源:四平新闻网
  四平新闻网讯(全媒体记者 刘莉)“这几年,我们村的村容村貌有了很大变化,大家发展产业的积极性更高了,收获更多了,生活也越来越幸福了,这多亏了黄凯的带动和对村民们的帮助。”在伊通满族自治县靠山镇护山村,提起黄凯,村民们赞不绝口。

  5年时间,对于一个处于人生黄金期的青年人来说,何其宝贵。伊通满族自治县靠山镇护山村文书黄凯在这5年时间里,把大部分精力都放在改变家乡面貌,助力乡村振兴事业上,因为他深深地爱着这片土地。

  为改变家乡面貌 选择回村工作

  “我是地道的农村孩子,护山村是我的家乡,我的根在农村,我的骨子里一直有一种对家乡无法割舍的情怀。”正在整理文件的黄凯说,自己选择返乡工作是他人生最坚定的一次选择。

  38岁的黄凯出生在护山村一个普通农民家庭,自幼养成了质朴善良的品格。他常说,人活着,仁字当头,不论贫穷富贵,仁义二字都要牢记心间。2013年他入了党,并始终以一名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他为人忠厚仁义、乐于助人,村里老人对他称赞不已,年轻人把他当作学习的榜样。

  为增加家庭收入,黄凯曾以开出租车为生,2019年当听说护山村急需一名有文化、懂电脑的人在村里任文书。他不顾家人反对毅然放弃开出租车那份工作,选择回村担任村文书一职。

  “作为一名青年,能为家乡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并将个人价值与家乡发展联系起来,是一件特别有意义的事。”黄凯坦言,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中,他有责任和义务选择回乡服务,并坚持扎根基层,在家乡实现人生理想与抱负,为乡村振兴增添更多活力和动能。

  推进移风易俗 助力文化振兴

  回乡后,黄凯不断加强自身学习,进一步提高了乡村振兴政策的知识储备,并在实际工作中加以运用。“乡村振兴既要‘塑形’,更要‘铸魂’。只有不断提升群众的文化道德素养,以‘文’育人,以德育人,才能不断增强乡村振兴中的文化力量,助力村民向上向善。”黄凯说。

  黄凯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深入推进移风易俗。他对《村规民约》进行修改,把移风易俗写进《村规民约》。提倡村民要破除封建迷信,反对婚嫁、丧葬铺张浪费,要勤俭持家、节约办事。严格执行殡葬法规,倡导生态殡葬,严禁乱葬乱埋。

  作为村里推进移风易俗工作的带头人,黄凯以实际行动带领村民树立文明新风,工作中以其耐心细致的态度和暖心真情的举动逐渐赢得村民认可。2021年年底,一村民家老人去世,为表达哀思和孝心,想雇两伙人唱对台戏。黄凯得知后,立即到该村民家,先是表达了对老人的哀悼,同时劝说老人的儿女,表达思念的形式有很多,不一定排场大就能表明对老人的孝心,这样做既铺张浪费又扰民。通过他入情入理的耐心劝说,老人的儿女改变了请人唱戏的想法,丧事从简办理。

  在黄凯的积极宣传引导和带动下,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孝老爱亲、勤俭节约等文明风尚在护山村更加浓厚,村里焕发出一派文明新气象,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文明活力。

  心系民生冷暖 帮助村民解难

  “我们家的事多亏了黄凯耐心地帮助解决,不然这心堵得慌,日子也过得特别难受。”“现在谁家有个大事小情的,遇上点难解的事,都愿意找黄凯帮助解决。”“黄凯对于解决村民家庭内部矛盾和村民间的纠纷有自己的独特方法,大家都服气。”说起帮助大家解决纠纷,村民们都竖起大拇指夸奖黄凯。

  面对村民间的矛盾纠纷,黄凯用真情、用巧劲,让大家心服口服,使整个村子越来越和谐安宁。“化解矛盾纠纷,归根结底是做人的思想工作。面对同样的人,说不同的话、做不同的事、用不同的方法,效果完全不一样。”黄凯说,化解基层矛盾纠纷,前提是要用心用情,关键是要抓早抓巧。及时发现矛盾,用巧妙的办法消除村民心头的怨气、疑虑和隔阂,能有效地化解纷争,让村民心服气顺。

  回首过往,黄凯说,当看到家乡发生的巨大变化,特别是看到乡亲们的笑脸时,一切都化成一句话“回到家乡工作,很值得。”黄凯对家乡、对未来充满了希望,也饱含着深情……